滴液劑是治療五官疾病的常用劑型。常用的滴液劑有滴眼劑、滴鼻劑和滴耳劑三種。滴液劑品種繁多,按其作和可分抗生素類、皮質類固醇類等滴劑。如果能夠正確使用,對治療五官科疾病會起很大作用,現(xiàn)將其使用方法介紹如下:
滴眼劑 取仰臥位頭后仰坐位,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分開上、下眼瞼,患者的眼球略向上轉,另一手持滴藥瓶將眼藥水滴于下穹窿部,每次1—2滴,然后再輕輕提拉上瞼向下,閉目3—5分鐘,每日3—4次。為防止滴瓶口受污染,在滴藥前應先擠1—2滴藥水。滴藥時,瓶口勿觸及任何部位,如果雙眼均需滴藥,應先滴健眼,后滴患眼。滴藥前,如果眼內分泌物較多,應先用清潔生理鹽水沖洗結膜囊。眼用滴劑存放時間較久或經(jīng)高溫、強光后,切勿使用。
滴鼻劑 取平臥位,在頭頸下放一枕物,仰頭,使頭部與身體成垂直姿勢。滴藥30秒后,頭向左、右偏移各30秒,然后再平臥30秒后,頭向左、右偏移各30秒,然后再平臥30秒,最后坐起或站立做低頭下垂姿勢。這樣,可使滴鼻藥分布整個鼻黏膜。滴藥前應將鼻腔內分泌物擤出,使藥液能夠直接與鼻黏膜充分接觸。如使用血管收縮劑的滴劑,滴藥次數(shù)不宜過勤,一般每日3—4次為宜,否則會導致鼻黏膜水腫。長期使用會引起藥物性鼻炎。
滴耳劑 滴耳劑分外耳滴劑和中耳滴劑。方法:患者取坐位,頭偏于一側且患耳向上,向患者滴2—3滴藥水,并保持該頭位3—5分鐘,每日滴4—6次。使用中耳滴劑,滴藥后,用手指輕壓耳屏或牽拉耳廓數(shù)次,使藥液充分進入中耳。滴藥前,如果耳道里分泌物較多,應先用3%雙氧水清洗中耳及外耳道分泌物,然后再消毒棉簽擦干耳道。還應注意勿用手或其它不潔之物挖耳或用力擤鼻。在治療期間,要禁煙酒,避免勞累,加強營養(yǎng),不吃或少吃刺激性食物,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激素類等藥物滴耳劑。因長期使用,會引起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