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為錦葵科植物木槿屬植物木芙蓉,其花、葉和根都可入藥,木芙蓉葉的應用更為廣泛,本詞條主要介紹木芙蓉葉。
木芙蓉葉為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干燥葉。主產(chǎn)于四川、浙江、江蘇。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木芙蓉葉藥性辛、平,歸肝、肺經(jīng),具有涼血、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療癰疽焮腫、纏身蛇丹、燙傷、目赤腫痛、跌打損傷。
功效作用
木芙蓉葉具有涼血、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涼血、解毒:
木芙蓉葉味辛性平偏涼,入肺、肝經(jīng),既能清熱解毒,又可涼血清癰,辛散腫毒而止痛,用治熱毒瘡癰,焮紅腫痛,無論已潰或未潰,均可單味藥研末調(diào)敷患處,還可治癰疽瘡毒、紅腫熱痛、纏身蛇丹、丹毒、水火燙傷等熱毒證。
消腫、止痛:
木芙蓉葉能散熱消腫止痛,可治療肝經(jīng)熱盛引起目赤腫痛,還能涼血消腫止痛,治療跌打損傷、瘀熱腫痛。此外,木芙蓉葉又入肺經(jīng),味辛而散,具有清風瀉熱、涼血消腫的功效,可用于治療風熱上攻引起的咽喉腫痛。
現(xiàn)代應用
1、木芙蓉葉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的功效,與其他解表藥合用,可用于抗感冒藥中,如感清糖漿、芙樸感冒膠囊、芙蓉抗流感片、復方木芙蓉涂鼻膏。
2、木芙蓉葉還可應用于皮膚科用藥中,常見的中成藥為復方芙蓉葉酊。
需要注意,大家應該合理的使用中成藥,不能隨意用藥。當您有用藥需求時,應向醫(yī)生或藥師咨詢,以保證用藥安全、有效。
適宜人群
木芙蓉葉適用于癰疽焮腫、纏身蛇丹、燙傷者;目赤腫痛、跌打損傷者。
癰疽焮腫、纏身蛇丹、燙傷者:
木芙蓉葉味辛性平偏涼,入肺、肝經(jīng),既能清熱解毒,又可涼血清癰,辛散腫毒而止痛,用治熱毒瘡癰,焮紅腫痛,無論已潰或未潰,均可單味藥研末調(diào)敷患處,還可治癰疽瘡毒、紅腫熱痛、纏身蛇丹、丹毒、水火燙傷等熱毒證。
目赤腫痛、跌打損傷者:
木芙蓉葉能散熱消腫止痛,可治療肝經(jīng)熱盛引起目赤腫痛,還能涼血消腫止痛,治療跌打損傷、瘀熱腫痛。此外,木芙蓉葉又入肺經(jīng),味辛而散,具有清風瀉熱、涼血消腫的功效,可用于治療風熱上攻引起的咽喉腫痛。
需要注意,本品多與其他藥物配伍應用來治療上述疾病,具體組方應由醫(yī)生根據(jù)患者病情、體質(zhì)、合用藥物情況等制定,存在個體化差異,請大家不要盲目用藥。
禁忌人群
癰疽不紅不腫者忌用。
原因:
木芙蓉葉有一定清熱的作用,可能會損傷陽氣,癰疽不紅不腫者可能是由于體虛引起,服用后會導致病情加重,因此不宜服用。
使用方法
內(nèi)服或外用。
內(nèi)服:
本品多與其他中藥配伍應用于中藥組方中,一般情況下,需要煎煮后內(nèi)服。需要注意,具體的熬藥方式,如加水量、煎煮時間、煎煮次數(shù)等需要遵照醫(yī)囑,以保證藥液能夠發(fā)揮相應的療效。
外用:
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用量
臨床常用劑量為10-30g,但由于每位患者病情、體質(zhì)等因素不同,具體用量會存在個體化差異,請患者嚴格按照醫(yī)生處方規(guī)定的劑量使用本品。
不宜同用
本品的合用禁忌尚不明確,為保證用藥安全、有效,如果您在使用本品期間需要合用其他藥物,請向醫(yī)生或藥師咨詢。
溫馨提示
木芙蓉葉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中藥,若需要服用本品治病或調(diào)理身體,建議您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本品,以免發(fā)生用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