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可通過局部壓迫、鼻腔填塞、藥物止血等方式治療,通常由鼻腔干燥、外傷、高血壓、血液疾病、鼻部炎癥等原因引起。
1、局部壓迫:輕度鼻出血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兩側5-10分鐘,頭部保持直立或稍前傾。冰敷鼻梁能促進血管收縮,避免吞咽血液刺激胃部。該方法適用于兒童及單純性前鼻孔出血。
2、鼻腔填塞:醫(yī)用明膠海綿或膨脹止血棉可機械性壓迫出血點,含凝血酶的止血材料能加速創(chuàng)面愈合。填塞物需24-48小時后取出,防止鼻腔粘連。操作需嚴格消毒避免感染。
3、血管收縮劑:0.1%腎上腺素棉片能快速收縮血管,適用于黏膜彌漫性滲血。羥甲唑啉噴霧劑可減少鼻腔充血,連續(xù)使用不超過3天。高血壓患者慎用擬腎上腺素類藥物。
4、止血藥物:口服維生素K1促進凝血因子合成,氨甲環(huán)酸抑制纖溶系統(tǒng)活性,酚磺乙胺增強血小板功能。血液病患者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抗纖溶藥物,避免血栓風險。
5、病因治療:高血壓患者需服用硝苯地平控制血壓,鼻炎患者使用布地奈德噴霧減輕炎癥。反復出血需檢查血常規(guī)排除血小板減少,鼻內鏡定位出血點后行電凝或激光治療。
日常保持室內濕度40%-60%,使用生理鹽水噴霧濕潤鼻腔黏膜。飲食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和維生素K的菠菜等綠葉蔬菜,避免用力擤鼻或挖鼻孔等機械刺激。急性大出血需立即就醫(yī)進行后鼻孔填塞或血管栓塞治療,運動時注意保護面部避免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