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爛性胃炎可通過鋁碳酸鎂、奧美拉唑、硫糖鋁等藥物治療,通常由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酒精刺激、膽汁反流、應激反應等因素引起。
1、抑酸藥物:奧美拉唑通過抑制胃酸分泌減輕黏膜損傷,適用于胃酸過多型糜爛。蘭索拉唑與泮托拉唑同為質(zhì)子泵抑制劑,可促進黏膜修復。需注意藥物可能引起頭痛或腹瀉等不良反應。
2、胃黏膜保護劑:鋁碳酸鎂能中和胃酸并在潰瘍面形成保護層。硫糖鋁可與糜爛處蛋白質(zhì)結(jié)合形成屏障,枸櫞酸鉍鉀兼具殺滅幽門螺桿菌作用。服用后可能出現(xiàn)黑便或便秘。
3、抗生素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需采用克拉霉素聯(lián)合阿莫西林的三聯(lián)療法。甲硝唑可作為替代藥物,但需注意耐藥性問題。治療期間應嚴格遵醫(yī)囑完成療程。
4、對癥止吐藥:多潘立酮通過促進胃排空緩解惡心嘔吐癥狀。莫沙必利作為新型促動力藥,能改善膽汁反流導致的腹脹。妊娠期患者禁用此類藥物。
5、止血藥物:急性出血期可使用凝血酶凍干粉局部止血。靜脈注射生長抑素類似物奧曲肽,適用于彌漫性出血病例。嚴重出血需配合內(nèi)鏡下治療。
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飲食,選擇小米粥、山藥等易消化食物。戒煙限酒并保持規(guī)律作息,餐后適度散步有助于胃腸蠕動。癥狀持續(xù)加重或出現(xiàn)嘔血黑便時需立即就醫(yī),內(nèi)鏡檢查可明確黏膜損傷程度。合并貧血患者應增加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鐵元素的食物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