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期感冒可通過多飲水、物理降溫、服用中成藥、補充維生素C、保證休息等方式治療。經期感冒通常由激素波動、免疫力下降、病原體感染、受涼受寒、貧血等因素引起。
1、激素波動:經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影響免疫調節(jié)功能,建議通過飲用紅糖姜茶、腹部熱敷緩解不適。避免攝入生冷食物加重體寒癥狀。
2、免疫力下降:月經期間子宮內膜脫落消耗大量蛋白質和鐵元素,需增加雞蛋、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鐵和優(yōu)質蛋白的食物。每日保證7-8小時睡眠有助于免疫系統(tǒng)恢復。
3、病原體感染:病毒性感冒占經期感冒的70%以上,阿莫西林對病毒感染無效。細菌性感染需經血常規(guī)檢查確認,白細胞升高伴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時方可考慮使用阿莫西林、頭孢克洛或羅紅霉素等抗生素。
4、受涼受寒:經期毛細血管收縮功能減弱易引發(fā)風寒感冒,可用紫蘇葉煮水代茶飲。合并頭痛時可按摩太陽穴,體溫超過38.5℃需服用對乙酰氨基酚退熱。
5、貧血因素:長期經量過多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表現為感冒遷延不愈。建議月經結束后檢測血清鐵蛋白,血紅蛋白低于110g/L需服用琥珀酸亞鐵,配合維生素B12和葉酸改善造血功能。
經期感冒期間應保持每日1500-2000ml溫水攝入,選擇快走、瑜伽等溫和運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避免游泳、盆浴等可能引發(fā)感染的行為。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增加獼猴桃、鮮棗等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經期結束后可適當食用阿膠、當歸等滋補品調理體質。若出現持續(xù)高熱、膿性分泌物或月經異常需及時婦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