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玉米的保健功效都是有口皆碑的,無論是你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喜歡吃些玉米的,一直都不乏其人。那么,玉米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
據(jù)史料記載,明正德皇帝有一次外出游玩時,由于玩的時間過長、饑腸轆轆,進(jìn)了一戶農(nóng)家討食吃。農(nóng)夫給他端來一碗玉米飯,他吃得十分香甜。飯后他問農(nóng)夫此飯為何米所做,農(nóng)夫說這是“珍珠米“。1900年,八國聯(lián)軍進(jìn)攻北京,慈禧太后攜帶光緒皇帝倉皇出走去西安,到了山西晉北境內(nèi),由于所帶食品殆盡,餓得肚子咕咕作響。此時侍臣急忙從百姓家里討來二個窩窩頭,慈禧吃得甚香,覺得比猴頭燕窩還強(qiáng)。吃完他問侍臣是何物?侍臣慌忙稟告:“珍珠米窩窩頭。“這珍珠米窩窩頭究竟是什么玩意呢?其實(shí)也就是玉米做的窩窩頭。
在美國白宮,新主人不知道換了多少位了,但是白宮的食譜沒有變。最晚從尼克松開始,美國總統(tǒng)的每周食譜都有兩頓玉米粥。曾在電視上看到,南美一個印第安部落,人人擅長跑,秘訣就是途中不停地喝玉米粥。
在國際會議上,從來不提大米、白面,也不提洋快餐。谷類里第一提的是老玉米,說它是“黃金作物“。美國醫(yī)學(xué)會作過普查,發(fā)現(xiàn)印第安人極少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就是吃老玉米吃的。后來,研究發(fā)現(xiàn)老玉米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亞油酸、谷固醇、維生素E,可以避免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從此以后,美國人就改吃玉米了。美洲、非洲、歐洲、日本、中國的香港、廣州,早上都吃玉米羹了。
玉米的保健功效
我們一般只把玉米當(dāng)成主食來食用,其實(shí)從中醫(yī)的角度來講,它還是有一定的保健效果的。中醫(yī)認(rèn)為玉米性平味甘,入肝、腎、膀胱經(jīng),有利尿消腫、健脾滲濕、平肝利膽的功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開胃的功效。此外,玉米還有降血壓、降血糖的功效。
一、高血壓及高血糖患者
玉米最早是產(chǎn)于南美洲的,當(dāng)?shù)氐挠〉诎踩艘恢倍荚诤扔衩字啵麄冇幸粋€特點(diǎn),就是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所以在“富貴病“高發(fā)的今天,多吃點(diǎn)玉米可以起到預(yù)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
二、水腫或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患者
不僅玉米的保健功效很好,玉米須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覷的。玉米須又叫棒子毛、玉蜀黍須。它是玉米的花柱及柱頭,最早將玉米須列為藥材的是《滇南本草》。采集玉米須時,一般要等到秋后,玉米都成熟了,然后再把已經(jīng)干燥的玉米須從上面擇下來。不要去采新鮮的,否則玉米就都不長粒了。玉米須的利水的功效特別好,像水腫、小便不利、乳汁不通,用玉米須都有很好的效果。此外,它也能降糖、降壓。玉米須怎么用呢?一般泡水喝就可以了,取玉米須50克,先用清水沖洗兩遍,然后放入杯中,沖入沸水,再蓋上蓋兒悶上幾分鐘,當(dāng)茶飲就行了。如果想效果好的話,最好用水煎,煎取濃汁,然后分成早晚兩次喝下去。注意藥液涼了的話要熱一下,不要喝涼的。平時有高血糖、高血壓,或是小便不利、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的人,可以試試這個方法。
三、胃口不好、消化能力降低的人
《本草綱目》認(rèn)為其“調(diào)中開胃“,《本草推陳》則稱其為“健胃劑“,并認(rèn)為煎服有利尿之功。所以胃口不好的人,比如老年人、兒童、久病在床的人,平時多喝點(diǎn)玉米面粥對身體是有好處的。大碴粥相對來說較難消化,就不要喝了。還有新鮮的玉米,由于沒有經(jīng)過粉磨等深度加工,也不能多吃。
由于玉米是一種食物,因此所有人都可以吃。最常見的吃法就是將玉米磨成面后煮粥。東北還有豪放的大楂粥。楂子粥與玉米面粥相比,粒要粗些,一般會和蕓豆同煮。煮粥時,為了使粥能熟爛,通常會把棒碴和蕓豆泡上半天,等到碴子膨脹、變軟后倒入鍋中大火煮。開鍋后還不算完,還得放些面堿,改用小火熬一會兒,等玉米碴子開了花,一鍋香噴噴的粥就熬好了。不過與玉米面粥相比,玉米碴子不容易消化,所以消化不好的人還是喝玉米面粥好。
與白面比起來,玉米比較糙,所以可以同大米、小豆、小麥粉或是大豆粉混合起來,蒸發(fā)糕,會是做成窩頭、點(diǎn)心等。此外玉米還可用來做菜。將新鮮的玉米粒剝下,與蝦仁、黃瓜丁一起炒著吃,也別有一翻風(fēng)味。北京的栗子窩頭、棗窩頭就很受歡迎?;蛘吒纱鄬⒂衩字笾?,味道也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