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涕流眼淚可通過鼻腔沖洗、抗組胺藥物、減充血劑、熱敷、避免過敏原等方式治療。流鼻涕流眼淚通常由過敏性鼻炎、感冒病毒、鼻竇炎、環(huán)境刺激物、淚道阻塞等原因引起。
生理鹽水鼻腔沖洗能清除鼻腔分泌物和過敏原,緩解黏膜水腫。使用專用洗鼻器或擠壓瓶,每日2-3次,水溫需接近體溫。該方法對過敏性鼻炎和感冒初期癥狀效果顯著,可減少后續(xù)藥物使用。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等口服抗組胺藥能阻斷組胺受體,快速緩解打噴嚏和流淚。適用于花粉癥等IgE介導的過敏反應,服藥后30分鐘起效。需注意第一代抗組胺藥可能引起嗜睡副作用。
偽麻黃堿、羥甲唑啉等藥物通過收縮鼻腔血管減輕充血。鼻噴劑連續(xù)使用不超過3天,避免反彈性鼻塞。口服減充血劑可能升高血壓,高血壓患者需醫(yī)生指導使用。
40℃左右濕熱毛巾敷于鼻梁和眼眶,每次10分鐘。熱量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速炎癥介質代謝,對病毒性感冒伴隨的鼻淚管堵塞特別有效。可配合桉樹精油蒸汽吸入增強效果。
塵螨過敏者需每周高溫清洗床品,花粉季關閉門窗并安裝空氣凈化器。寵物皮屑過敏應限制寵物進入臥室,甲醛等化學刺激物需保持通風。食物過敏需嚴格規(guī)避致敏食物。
日常增加維生素C和槲皮素攝入,如柑橘、西蘭花、洋蔥等食物可穩(wěn)定肥大細胞膜。堅持有氧運動增強鼻黏膜纖毛擺動功能,但霧霾天需改為室內運動。癥狀持續(xù)超過兩周或出現(xiàn)黃綠色膿性分泌物時,需耳鼻喉科排查鼻竇炎或淚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