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肝炎可通過血清抗體檢測、核酸檢測、肝功能檢查、影像學檢查、流行病學史調查等方式診斷,通常由病毒直接感染、免疫功能異常、水源污染、生食海鮮、接觸感染者等原因引起。
抗HEV IgM抗體陽性提示急性感染,抗HEV IgG抗體陽性則可能為既往感染或恢復期??贵w檢測是戊肝診斷的首要方法,窗口期約2-6周,需結合臨床表現(xiàn)判斷。孕婦及免疫缺陷者可能出現(xiàn)假陰性。
通過RT-PCR技術檢測血清或糞便中的HEV RNA,適用于早期診斷和特殊人群。病毒載量與疾病嚴重程度相關,基因分型可區(qū)分1-4型HEV,其中1型和2型僅感染人類。
ALT和AST水平顯著升高可達正常值10倍以上,膽紅素升高以直接膽紅素為主。肝功能異常程度與肝細胞損傷相關,重型戊肝可出現(xiàn)凝血酶原時間延長。
腹部超聲可觀察肝臟形態(tài)變化,急性期可見肝臟腫大,慢性感染者可能出現(xiàn)纖維化表現(xiàn)。CT或MRI適用于評估并發(fā)癥,如肝衰竭患者可發(fā)現(xiàn)肝體積縮小。
詢問近期生食貝類、飲用未消毒水源、疫區(qū)旅行史等暴露因素。畜牧從業(yè)者接觸豬、鹿等動物是3/4型HEV感染高危因素,輸血或器官移植也可能傳播病毒。
日常需避免飲用生水、食用未煮熟的豬肝或貝類,接觸動物后徹底洗手。急性期患者應隔離至發(fā)病后2周,密切接觸者需監(jiān)測肝功能。慢性感染者建議每3個月復查病毒載量,肝硬化患者需篩查肝癌。疫苗接種目前僅在中國獲批重組戊肝疫苗,高危人群可考慮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