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后尿道疼痛可通過多飲水、熱敷下腹部、口服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阿奇霉素等方式治療,通常由尿道炎、膀胱炎、尿路結石、前列腺炎、性傳播疾病等原因引起。
1、多飲水:
每日飲水量建議達到2000毫升以上,增加尿量可沖刷尿道,緩解炎癥刺激。避免飲用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飲品,選擇溫水或淡竹葉茶等利尿飲品。
2、局部熱敷:
用40℃左右熱毛巾敷于下腹部,每次15分鐘,每日2-3次。熱敷能促進盆腔血液循環(huán),減輕尿道痙攣性疼痛,對膀胱刺激癥狀有緩解作用。
3、抗生素治療:
細菌性尿道炎可選用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等廣譜抗生素,衣原體感染建議使用阿奇霉素。用藥需完成規(guī)定療程,避免自行停藥導致耐藥性。
4、排查結石:
排尿末疼痛伴血尿可能與尿路結石有關,需進行泌尿系超聲檢查。小于6毫米的結石可通過排石顆粒配合跳躍運動促進排出。
5、性病篩查:
淋球菌性尿道炎表現(xiàn)為黃色膿性分泌物,需進行分泌物涂片檢查。確診后需性伴侶同治,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避免交叉感染。
日常需穿著透氣棉質(zhì)內(nèi)褲,避免長時間憋尿,性行為后及時排尿。飲食宜清淡,多食用冬瓜、黃瓜等利尿食物,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攝入。癥狀持續(xù)超過3天或出現(xiàn)發(fā)熱、腰痛時需及時泌尿外科就診,必要時進行尿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適度進行提肛運動可增強盆底肌功能,減少尿路感染復發(fā)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