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酸痛無力可通過熱敷按摩、補充電解質、調整作息、適度運動、藥物緩解等方式治療。全身酸痛無力通常由過度疲勞、電解質失衡、睡眠不足、病毒感染、貧血等原因引起。
肌肉乳酸堆積是運動后酸痛的常見原因,用40℃左右熱毛巾敷于肩頸、腰背等部位15分鐘,配合拇指打圈按壓阿是穴,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泡澡時加入5滴薰衣草精油能協(xié)同放松筋膜。
大量出汗導致的低鉀血癥會引發(fā)肢體軟癱,每日飲用含1.5g氯化鉀的電解質水,同時進食香蕉、紫菜等富鉀食物。腹瀉患者需額外補充口服補液鹽Ⅲ預防脫水性乏力。
連續(xù)熬夜會降低肌肉糖原儲備效率,保持23點前入睡并確保7小時深度睡眠。午間采用NASA推薦的26分鐘小睡法,能顯著改善下午時段的肌力下降問題。
流感病毒侵襲肌細胞可能引發(fā)全身肌痛,與體溫升高超過38.5℃、淋巴細胞計數(shù)降低等癥狀相關。確診后需服用奧司他韋等抗病毒藥物,配合布洛芬緩解炎性疼痛。
血紅蛋白低于110g/L時組織供氧不足會導致疲勞,常見于月經(jīng)量多或消化道出血患者。硫酸亞鐵片聯(lián)合維生素C治療缺鐵性貧血,重度貧血需輸注濃縮紅細胞。
每日攝入60g優(yōu)質蛋白如雞蛋、三文魚有助于肌纖維修復,進行八段錦兩手托天理三焦動作可改善氣血運行。持續(xù)3天未緩解需排查甲狀腺功能異常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乏力需立即檢測酮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