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性感冒可通過蒙脫石散、口服補液鹽、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散等藥物緩解癥狀,通常由病毒感染、飲食不當、腹部受涼、免疫力下降、胃腸功能紊亂等因素引起。
蒙脫石散通過吸附腸道內病毒及毒素改善腹瀉癥狀,洛哌丁胺可抑制腸蠕動減少排便次數(shù)。用藥期間需觀察大便性狀變化,水樣便轉為糊狀后可逐漸減量。
口服補液鹽能預防脫水引起的電解質紊亂,每袋需用250ml溫水沖服。嚴重嘔吐者可少量多次飲用,兒童按每公斤體重50ml計算每日總量。
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散可恢復腸道菌群平衡,需與抗生素間隔2小時服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對病毒性腹瀉同樣有效,常溫保存避免高溫失效。
山莨菪堿片能緩解腸痙攣引發(fā)的陣發(fā)性腹痛,青光眼患者禁用。熱敷腹部配合按摩足三里穴位可輔助減輕疼痛。
利巴韋林顆粒適用于確診輪狀病毒感染病例,用藥不超過7天。干擾素噴霧劑可增強局部免疫力,直接作用于咽喉部病毒定植部位。
發(fā)病期間選擇米湯、藕粉等低渣流食,避免豆類、牛奶等產(chǎn)氣食物。恢復期逐步增加蒸蘋果、山藥粥等健脾食材,每日補充1000-1500ml溫水。癥狀持續(xù)超過3天或出現(xiàn)血便、高熱需及時消化科就診,兒童患者注意觀察尿量及精神狀態(tài)變化。急性期臥床休息時保持右側臥位減輕胃部不適,康復后兩周內避免劇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