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D-二聚體高可能與妊娠期血液高凝狀態(tài)、靜脈血栓風險、子癇前期、胎盤功能異常、感染等因素有關,需結合凝血功能檢查和臨床癥狀綜合評估。
妊娠期女性血液處于生理性高凝狀態(tài),D-二聚體水平可隨孕周增加逐漸上升。孕晚期數(shù)值可達非孕期的3-4倍,這種變化是為減少分娩出血做的自然準備,通常無需特殊處理。
D-二聚體持續(xù)異常升高可能與靜脈血栓栓塞有關。孕婦下肢靜脈血流緩慢,子宮增大會壓迫盆腔血管,表現(xiàn)為單側下肢腫脹疼痛。需通過下肢靜脈超聲排查深靜脈血栓。
當伴隨血壓≥140/90mmHg和蛋白尿時,D-二聚體升高可能是子癇前期的預警信號。這種情況存在胎盤血管內皮損傷,可能出現(xiàn)頭痛、視物模糊等癥狀,需要密切監(jiān)測尿蛋白和胎兒狀況。
胎盤早剝或胎兒生長受限時,D-二聚體水平會顯著增高。孕婦可能察覺胎動減少,超聲顯示胎盤增厚或血流異常,這種情況需住院進行抗凝治療并評估胎兒安危。
泌尿系統(tǒng)感染或絨毛膜羊膜炎也會導致D-二聚體升高。孕婦可能出現(xiàn)發(fā)熱、尿頻尿痛等癥狀,需要通過尿常規(guī)、C反應蛋白等檢查明確感染源,及時使用頭孢類抗生素控制感染。
建議孕婦保持每天30分鐘散步等適度運動,避免長時間靜坐;飲食多攝入深海魚、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穿著醫(yī)用彈力襪可改善下肢循環(huán)。若D-二聚體超過孕周正常值3倍以上,或伴隨持續(xù)性頭痛、視物模糊、胎動異常等癥狀,需立即就醫(yī)進行凝血功能全套檢查,必要時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低分子肝素進行抗凝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