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可通過胃鏡檢查、24小時食管pH監(jiān)測、食管測壓、鋇餐造影、癥狀問卷評估等方式診斷。
胃鏡檢查是診斷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標準,可直接觀察食管黏膜損傷程度。內鏡下可見食管炎、糜爛或潰瘍,嚴重者可能出現(xiàn)巴雷特食管。檢查前需禁食8小時,過程中可能需取活檢組織進行病理學分析。
通過鼻腔置入pH監(jiān)測探頭,連續(xù)記錄24小時食管酸暴露情況。當食管pH值低于4的總時間占比超過4.2%,或DeMeester評分大于14.72分時可確診。該方法能客觀反映反流頻率與癥狀關聯(lián)性,尤其適用于內鏡陰性患者。
采用高分辨率測壓導管評估食管下括約肌壓力及蠕動功能。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常見括約肌壓力降低<10mmHg、一過性松弛頻率增加。該檢查可鑒別賁門失弛緩癥等動力障礙疾病,為手術方案提供依據。
口服硫酸鋇后通過X線動態(tài)觀察造影劑反流情況??砂l(fā)現(xiàn)食管裂孔疝、食管狹窄等結構性異常,但靈敏度低于內鏡檢查。適用于無法耐受侵入性檢查或需評估食管外形的患者。
采用RDQ量表或GERD-Q問卷量化反流癥狀頻率與程度。典型癥狀包括燒心、反酸、胸骨后疼痛,若每周發(fā)作2次以上且對質子泵抑制劑治療敏感,臨床可初步診斷。問卷篩查適合基層醫(yī)療機構初篩使用。
診斷期間建議避免咖啡因、高脂飲食等誘發(fā)因素,睡眠時抬高床頭15-20厘米。確診后需根據分型選擇抑酸藥物或抗反流手術,定期復查內鏡監(jiān)測黏膜病變進展。日??删毩暩故胶粑柧氃鰪婋跫埩?,餐后2小時內避免平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