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甲胎蛋白正常值范圍通常為0.5-2.5MoM中位數(shù)倍數(shù),妊娠16-20周血清檢測值一般低于25ng/mL。
甲胎蛋白是胎兒肝臟產生的特殊蛋白,孕婦血清中水平反映胎兒發(fā)育狀況。異常升高可能與神經(jīng)管缺陷、腹壁缺損等胎兒畸形相關,數(shù)值過低需警惕染色體異常風險。臨床常結合游離β-hCG和uE3進行三聯(lián)篩查。
妊娠12周后血清甲胎蛋白開始升高,20周達峰值后逐漸下降。孕16周時正常值約10-30ng/mL,18周為15-40ng/mL,不同檢測機構使用的MoM換算標準存在差異,需參考實驗室提供的孕周特異性參考范圍。
多胎妊娠可使數(shù)值升高1.5-2倍,孕婦體重指數(shù)過高可能導致假性低值。采樣時溶血、脂血或孕周計算錯誤會影響檢測準確性。糖尿病孕婦可能出現(xiàn)10%-15%的生理性降低。
MoM值>2.5需排除胎兒神經(jīng)管畸形,建議進行詳細超聲檢查。當數(shù)值>4MoM時,胎兒脊柱裂風險增加7-10倍。低風險孕婦可選擇無創(chuàng)DNA篩查,高風險人群需考慮羊水穿刺確診。
初次異常者需7-10天后復測,排除實驗室誤差。兩次異常結果應轉診至產前診斷中心。約15%的異常結果最終確認為正常變異,但持續(xù)升高者胎兒異常概率達85%。
孕婦日常需保證每日400μg葉酸攝入,多食用深綠色蔬菜和動物肝臟。適度進行孕期瑜伽或散步等低強度運動,避免接觸放射線和化學毒物。妊娠20-24周需完成系統(tǒng)超聲篩查,定期監(jiān)測血壓和血糖水平。出現(xiàn)陰道流血或腹痛等異常癥狀時應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