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秋季腹瀉又來造次。不少寶寶中招使媽媽們心急如焚。有媽媽會問,使用貼肚臍用藥法真的有效嗎?
我們先分析一下肚臍的“重要性”吧。
有多少人認為臍帶是連接寶寶的肚臍與媽媽的肚臍?當然不會!臍帶是生命線,一端連接著胎盤,胎盤在子宮里,與媽媽肚臍相隔甚遠!
當寶寶呱呱落地后,剪斷臍帶,成了獨立的生命個體,從此無論是營養(yǎng)還是廢物,都需要自給自足。大約7天左右,原本包裹著血管,臍尿管等重要通道的臍帶根部也會凋零脫落。而那扇“封閉的門”再也不會張來,變成一個凹下的疤痕,也就是肚臍。
換句話說肚臍與內(nèi)臟已經(jīng)沒有任何聯(lián)系,只是見證自己曾經(jīng)與母親相連的疤痕。而肚臍的形狀也取決于是否為疤痕體質(zhì)和腹(?。┍冢ǘ牵┖瘢ㄠ┒?。
肚臍貼藥,只是因為肚臍有地方塞藥嗎?
當然不是,因為皮膚的吸收效果沒有想得那么強大。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肚臍看起來很脆弱,實際上與其他位置的皮膚無異。如果想通過皮膚攝取藥量,微乎其微,再指望攝取的零星藥物滲透到血液中參與血液循環(huán)?那就有點異想天開了。
肚臍貼藥的原理,更多是保暖。
秋季腹瀉是輪狀病毒引起的,潛伏期2-3天,發(fā)病前會排比平時多的大便,之后很快就排出酸臭的蛋花樣腹瀉物,多伴隨發(fā)燒發(fā)熱。在家長保護不脫水的情況下,最多7天可自愈。
這其間腸道受刺激,蠕動會加速,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可能會加重病情引起著涼性腹瀉。
但是越是腹瀉越需要清洗臀部,脫換尿不濕的頻率也增加,并且容易蹭臟內(nèi)衣或者護肚兜,很難保證寶寶肚子不著涼。
這時候在寶寶對膠布不過敏的情況下可以選擇貼肚臍,手巧的媽媽可以縫一個護肚帶,比肚臍貼更安全,減少過敏的發(fā)生幾率,至于放什么藥物真的不重要,或者說室溫合適才是最重要的,畢竟肚臍眼不過指甲蓋大小,貼不全的。
再一次跟大家強調(diào),寶寶腹瀉的官方治療方案是口服補液鹽,嚴重影響吃睡可以使用蒙脫石散,其他藥物沒有太大作用,使用抗生素反而會破壞腸道菌群,適得其反。
中藥和偏方,副作用尚不明確,不要讓孩子做試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