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近視可通過佩戴框架眼鏡、角膜接觸鏡、角膜塑形鏡、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近視通常由遺傳因素、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戶外活動不足、眼軸過長、角膜曲率過陡等原因引起。
1、佩戴框架眼鏡:框架眼鏡是最常見的視力矯正方式,通過凹透鏡片使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選擇鏡片時需考慮折射率、抗藍光等特性,鏡架需符合面部輪廓。定期驗光調整度數可延緩近視進展,建議每6-12個月復查。
2、角膜接觸鏡:軟性隱形眼鏡適合短期佩戴,透氣性硬鏡RGP矯正效果更精準。使用需嚴格遵循清潔流程,避免角膜感染。夜間佩戴的角膜塑形鏡可暫時改變角膜形態(tài),白天獲得清晰視力,需在專業(yè)機構驗配。
3、藥物治療: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0.01%可延緩兒童近視發(fā)展,需持續(xù)使用2年以上。七葉洋地黃雙苷滴眼液改善睫狀肌調節(jié)功能,環(huán)孢素滴眼液適用于合并干眼癥患者。藥物需在眼科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4、手術治療:激光角膜切削術LASIK通過改變角膜曲率矯正屈光,適合18歲以上度數穩(wěn)定者。有晶體眼內鏡植入術ICL將人工晶體植入眼內,適用于高度近視。術前需全面評估角膜厚度和眼底狀況。
5、行為干預:每天2小時戶外活動可促進多巴胺分泌抑制眼軸增長,遵循20-20-20法則每20分鐘遠眺20英尺外20秒。閱讀距離保持30厘米以上,避免昏暗環(huán)境下用眼。補充富含葉黃素、維生素A的食物如藍莓、胡蘿卜。
建立屈光發(fā)育檔案有助于監(jiān)測近視進展,青少年建議每3個月檢查眼軸長度。乒乓球、羽毛球等球類運動可鍛煉眼部調節(jié)能力,睡眠不足會加速近視發(fā)展。高度近視者需每年檢查眼底排除視網膜病變風險,避免劇烈運動防止視網膜脫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