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性蕁麻疹可通過避免機械刺激、加強皮膚屏障、調節(jié)免疫、控制基礎疾病、及時就醫(yī)等方式預防。該病通常由皮膚摩擦、過敏體質、慢性感染、自身免疫異常、藥物反應等因素引起。
避免穿緊身衣物或粗糙面料,選擇純棉寬松服飾。減少背包肩帶壓迫、手表帶摩擦等局部刺激。洗澡時禁用搓澡巾,水溫控制在37℃以下。指甲定期修剪,防止搔抓誘發(fā)風團。
每日使用含神經(jīng)酰胺的保濕霜修復角質層,沐浴后3分鐘內涂抹效果最佳。外出時涂抹物理防曬霜,避免紫外線損傷皮膚屏障。冬季增加空氣濕度至50%-60%,減少干燥誘發(fā)的皮膚敏感。
每周攝入3次富含Omega-3的三文魚或亞麻籽油,抑制組胺釋放。補充維生素D每日400IU,調節(jié)Th1/Th2免疫平衡。保證7小時睡眠,23點前入睡維持褪黑素正常分泌。
慢性蕁麻疹可能與甲狀腺功能異常、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劃痕癥持續(xù)6周以上、夜間瘙癢加劇等癥狀。需定期檢測TSH水平和碳13呼氣試驗,甲減患者遵醫(yī)囑補充左甲狀腺素,幽門螺桿菌陽性者采用四聯(lián)療法根除。
頑固性病例可睡前服用非鎮(zhèn)靜抗組胺藥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或依巴斯汀。自體血清皮膚試驗陽性者考慮奧馬珠單抗治療。急性發(fā)作期禁用阿司匹林等非甾體抗炎藥。
飲食選擇低組胺食物如西藍花、蘋果、糙米,避免腌制食品和柑橘類水果。每周進行5次30分鐘快走或游泳等有氧運動改善微循環(huán)。建立皮膚癥狀日記記錄誘因,接觸羊毛、金屬等可疑致敏物后立即用生理鹽水沖洗。皮膚持續(xù)出現(xiàn)條索狀風團伴血管性水腫時需急診排除過敏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