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淋巴瘤的表現可能由斑塊樣皮損、結節(jié)或腫瘤、皮膚瘙癢、潰瘍性病變、全身癥狀等原因引起。
皮膚淋巴瘤早期常表現為紅色或紫色斑塊,表面可能伴有鱗屑,多分布于軀干或四肢。這類皮損與濕疹或銀屑病相似,但通常無明確誘因且對常規(guī)治療反應差。組織活檢可發(fā)現淋巴細胞異常浸潤。
疾病進展期可能出現凸起于皮膚的結節(jié)或腫塊,直徑可達數厘米,質地堅硬。結節(jié)顏色呈暗紅至紫紅色,表面皮膚可能萎縮或破潰。此類病變多見于T細胞淋巴瘤,需通過免疫組化明確分型。
約60%患者伴隨頑固性瘙癢,程度從輕度不適到嚴重影響睡眠。瘙癢可能與腫瘤細胞釋放組胺樣物質有關,抗組胺藥物往往效果有限。瘙癢范圍常超出可見皮損區(qū)域,成為患者就診的主要原因之一。
晚期患者皮膚可能出現深大潰瘍,邊緣不規(guī)則,基底覆有壞死組織。潰瘍多繼發(fā)于腫瘤結節(jié)破潰,愈合困難且易合并感染。此類病變提示疾病已進入侵襲階段,需警惕內臟轉移可能。
部分患者伴隨發(fā)熱、盜汗、體重減輕等B癥狀,提示系統性受累。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可能同時出現。血液檢查可見乳酸脫氫酶升高,PET-CT有助于評估全身病灶范圍。
日常需避免皮膚搔抓刺激,穿著寬松棉質衣物。飲食宜選擇高蛋白食物如魚肉、雞蛋,配合藍莓等抗氧化水果。適度進行太極、散步等低強度運動,定期監(jiān)測皮膚變化及全身癥狀。出現新發(fā)皮損或原有病變擴大時需及時復診,皮膚淋巴瘤的治療方案需根據病理分型選擇光療、靶向藥物或化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