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音神經性耳聾可能由噪聲暴露、耳毒性藥物、內耳供血不足、突發(fā)性耳聾、老年性耳聾等原因引起,可通過佩戴助聽器、人工耳蝸植入、藥物治療、高壓氧治療、聽覺康復訓練等方式干預。
1、噪聲損傷:
長期接觸85分貝以上噪聲可導致耳蝸毛細胞不可逆損傷,早期表現為高頻聽力下降,逐漸發(fā)展為全頻段聽力減退。建議避免持續(xù)噪聲暴露,必要時使用降噪耳塞,職業(yè)暴露者需定期進行聽力篩查。
2、藥物毒性:
鏈霉素、慶大霉素等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可能破壞耳蝸毛細胞功能,水楊酸鹽類及某些化療藥物也具有耳毒性。用藥期間出現耳鳴或聽力變化需立即停藥,可聯合使用神經營養(yǎng)藥物如甲鈷胺、銀杏葉提取物改善微循環(huán)。
3、血管因素:
內聽動脈痙攣或栓塞會導致突發(fā)性感音神經性聾,常伴隨眩暈、耳鳴。發(fā)病72小時內是治療窗口期,可采用糖皮質激素沖擊治療聯合前列地爾等血管擴張劑,嚴重者需高壓氧治療。
4、突發(fā)性耳聾:
72小時內出現的不明原因聽力下降可能與病毒感染、免疫異常有關,典型表現為單側聽力驟降伴耳悶脹感。治療方案包括糖皮質激素口服或鼓室注射,巴曲酶等改善血液流變學藥物,有效率約70%。
5、老年性聾:
隨年齡增長出現的雙側對稱性聽力衰退,以高頻損失為主,言語識別率下降明顯。早期驗配數字編程助聽器可延緩聽覺中樞退化,重度聾者需評估人工耳蝸植入適應癥。
日常需控制血壓血糖等基礎疾病,補充維生素B族及鋅元素有助于維持耳蝸功能,太極拳等溫和運動可改善內耳微循環(huán)。出現持續(xù)耳鳴或突發(fā)聽力下降應及時進行純音測聽、聲導抗檢查,聽力損失超過40分貝建議持續(xù)使用助聽裝置防止聽覺剝奪。避免使用棉簽掏耳造成二次損傷,游泳時佩戴防水耳塞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