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結石可通過尿液檢查、影像學檢查、膀胱鏡檢查、血液檢查、尿道造影等方式診斷。尿道結石通常由尿路感染、代謝異常、尿流受阻、飲食因素、藥物因素等原因引起。
1、尿液檢查:
尿液常規(guī)檢查可發(fā)現(xiàn)紅細胞、白細胞或結晶,提示可能存在結石或尿路感染。尿液培養(yǎng)能明確是否存在細菌感染,24小時尿液分析有助于判斷代謝異常類型。
2、影像學檢查:
超聲檢查無創(chuàng)且便捷,能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尿道結石。X線平片適用于陽性結石的篩查,CT掃描具有最高靈敏度,能精確定位結石位置和大小。
3、膀胱鏡檢查:
通過尿道插入內窺鏡直接觀察結石,適用于其他檢查無法確診的情況。檢查過程中可同時進行取石治療,但屬于侵入性操作需要局部麻醉。
4、血液檢查:
血鈣、血尿酸等指標異??赡芴崾敬x性疾病。腎功能檢查可評估結石是否造成尿路梗阻,電解質紊亂可能影響結石形成。
5、尿道造影:
通過造影劑顯示尿道形態(tài),適用于疑似尿道狹窄伴結石的情況。逆行尿道造影能清晰顯示結石位置,順行造影適用于兒童患者。
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3000ml飲水量,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巧克力攝入,適度進行跳躍運動促進小結石排出。出現(xiàn)排尿困難、血尿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避免劇烈運動導致結石移位引發(fā)絞痛,定期復查監(jiān)測結石變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