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可能由肥胖、酒精攝入、代謝異常、病毒性肝炎、藥物損傷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現(xiàn)為乏力、右上腹不適、肝區(qū)隱痛、食欲減退、黃疸等癥狀。
1、乏力:脂肪肝患者常出現(xiàn)不明原因的疲勞感,與肝臟代謝功能下降有關。調整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睡眠有助于緩解癥狀。日??蛇M行散步、瑜伽等低強度運動提升體能。
2、右上腹不適:肝包膜受牽拉可能導致悶脹感或壓迫感。建議采用少量多餐的飲食模式,避免高脂飲食加重肝臟負擔。適量補充優(yōu)質蛋白如魚肉、豆制品有助于肝細胞修復。
3、肝區(qū)隱痛:脂肪浸潤引發(fā)肝臟炎癥時可能出現(xiàn)持續(xù)性鈍痛。需嚴格控制酒精攝入,每日飲水量保持在1500-2000ml。可食用藍莓、西蘭花等抗氧化食物減輕氧化應激。
4、食欲減退:膽汁分泌異常影響消化功能時易產(chǎn)生飽脹感。烹飪方式以蒸煮為主,減少油炸食品攝入。山楂、陳皮等藥食同源食材可幫助改善消化功能。
5、黃疸:嚴重脂肪肝可能導致膽紅素代謝障礙。皮膚黏膜黃染需及時就醫(yī)排查膽汁淤積。日常需監(jiān)測體重變化,BMI超過28時應啟動減重計劃。
脂肪肝患者應建立低GI飲食結構,選擇燕麥、藜麥等全谷物作為主食,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定期檢測肝功能指標,合并糖尿病或高脂血癥者需同步控制基礎疾病。烹飪使用橄欖油替代動物油,每日堅果攝入量控制在20-30克。睡眠時間保證7-8小時,避免夜間進食加重肝臟代謝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