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細胞IgG陽性通常提示既往感染過巨細胞病毒,可能由母嬰傳播、密切接觸、免疫功能低下、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血液制品輸注等因素引起,一般無需特殊治療但需結合IgM結果綜合判斷。
巨細胞病毒可通過胎盤或分娩過程由母親傳染給胎兒。孕婦原發(fā)性感染可能導致胎兒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表現為黃疸、肝脾腫大等癥狀。新生兒檢測IgG陽性需結合IgM判斷是否為活動性感染,被動獲得的母體抗體會在6-12個月后消失。
病毒存在于唾液、尿液等體液中,通過接吻、共用餐具等密切接觸傳播。兒童期感染多無癥狀,成人初次感染可能出現單核細胞增多癥樣表現。IgG陽性僅反映既往感染,日常需注意個人衛(wèi)生避免病毒再激活。
HIV感染者、腫瘤患者等群體易發(fā)生病毒再激活。IgG陽性者出現發(fā)熱、視網膜炎等癥狀時需考慮活動性感染。臨床常用更昔洛韋、纈更昔洛韋、膦甲酸鈉等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
移植受體因使用免疫抑制劑易發(fā)生潛伏病毒再激活。IgG陽性受體可能出現肺炎、結腸炎等并發(fā)癥,需定期監(jiān)測病毒載量。預防性使用抗病毒藥物可降低巨細胞病毒病發(fā)生率。
輸入含巨細胞病毒的血液制品可能導致血清學轉換。免疫功能正常者多無癥狀,早產兒或免疫缺陷者可能發(fā)生嚴重感染。輸血前進行白細胞過濾或選擇IgG陰性血制品可降低傳播風險。
巨細胞病毒IgG陽性人群日常需保證充足睡眠、適量補充維生素C和鋅元素增強免疫力,避免生食或未消毒奶制品。出現持續(xù)發(fā)熱、視力下降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孕婦及免疫缺陷者需定期進行病毒學監(jiān)測。保持適度運動如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有助于維持免疫系統(tǒng)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