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可能由不安全性行為、黏膜接觸感染、母嬰垂直傳播、免疫力低下、淋球菌耐藥性增強等原因引起。
無保護性交是淋病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淋球菌通過生殖器、肛門或口腔黏膜直接接觸傳播,多性伴侶或性工作者感染風險顯著增加。正確使用避孕套可降低90%以上感染概率。
淋球菌可存活于濕潤環(huán)境,共用性玩具、毛巾等物品可能造成間接傳播。眼部接觸被污染分泌物會導致淋菌性結(jié)膜炎,表現(xiàn)為眼瞼紅腫、膿性分泌物增多。
感染孕婦分娩時可能將淋球菌傳染給新生兒,引發(fā)淋菌性眼炎或肺炎。新生兒眼炎通常在出生后2-5天出現(xiàn)眼瞼水腫、大量膿性分泌物,需立即用硝酸銀溶液或抗生素眼膏治療。
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等免疫缺陷人群更易感染且癥狀較重。淋球菌可突破局部免疫屏障,導致盆腔炎、附睪炎等并發(fā)癥,臨床常見下腹疼痛、發(fā)熱等癥狀。
濫用抗生素導致耐頭孢菌素淋球菌株出現(xiàn),可能與gyrA基因突變、青霉素結(jié)合蛋白改變有關(guān)。治療需根據(jù)藥敏試驗選擇頭孢曲松、阿奇霉素或多西環(huán)素等藥物。
預防淋病需堅持安全性行為并定期篩查,感染者應避免辛辣刺激飲食,增加酸奶等益生菌攝入。日常保持外陰清潔干燥,治療期間禁止性行為直至復查轉(zhuǎn)陰。出現(xiàn)尿道流膿、排尿灼痛等癥狀需立即就醫(yī),性伴侶應同步接受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