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改善老年人失眠可通過穴位按摩、食療調理、中藥代茶飲、起居調攝、情志疏導等方式實現(xiàn)。老年人失眠多與氣血不足、臟腑功能衰退、陰陽失調等因素相關。
1、穴位按摩:
選取百會、神門、三陰交等穴位,每日睡前用拇指指腹順時針按壓3-5分鐘。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按摩可安神定志;神門穴在腕橫紋尺側端凹陷處,按壓能寧心安神;三陰交位于內踝尖上3寸脛骨后緣,刺激可調和肝脾腎三經氣血。
2、食療調理:
推薦桂圓紅棗粥、酸棗仁小米粥、百合蓮子羹等藥膳。桂圓紅棗粥取桂圓肉15克、紅棗10枚、粳米100克煮粥,適合心脾兩虛型失眠;酸棗仁打粉后與小米同煮,對虛煩不眠有效;百合蓮子羹用干百合30克、蓮子20克慢燉,能清心除煩。避免睡前飲用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品。
3、中藥代茶飲:
選用合歡花、柏子仁、夜交藤等藥材。合歡花5克沸水沖泡代茶,可解郁安神;柏子仁10克搗碎后煎水飲用,適合心悸失眠;夜交藤15克配伍茯苓10克煎服,對頑固性失眠有幫助。建議每日1劑分2次飲用,持續(xù)2-4周。
4、起居調攝:
保持亥時21-23點入睡習慣,午休不超過30分鐘。臥室環(huán)境需避光安靜,室溫控制在20-24℃。睡前1小時可用40℃溫水泡腳15分鐘,水中可加艾葉或花椒20克。避免日間長時間臥床,建立規(guī)律的睡眠覺醒節(jié)律。
5、情志疏導:
通過五音療法、書畫怡情等方式調節(jié)情緒。宮調式音樂如幽蘭可健脾安神,角調式胡笳十八拍能疏肝解郁。鼓勵老人練習八段錦"搖頭擺尾去心火"招式,或通過寫毛筆字、養(yǎng)花種草轉移注意力,減少焦慮抑郁情緒對睡眠的影響。
中醫(yī)改善老年人失眠需綜合運用多種家庭療法,飲食建議選擇小米、蓮子、龍眼肉等健脾安神食材,運動推薦太極拳、八段錦等舒緩項目,護理需注意保持臥室通風干燥。若失眠持續(xù)超過1個月或伴隨明顯日間功能障礙,應及時就醫(yī)排除器質性疾病。日??捎涗浰呷沼泿椭^察調理效果,避免自行長期服用安神類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