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桿菌感染可通過口服補液鹽、蒙脫石散、益生菌等方式治療,通常由飲食污染、接觸傳播、免疫力低下、泌尿系統(tǒng)感染、腸道菌群失衡等原因引起。
1、口服補液鹽:
輕中度腹瀉患者需及時補充電解質(zhì)溶液預防脫水,推薦使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標準配方的口服補液鹽Ⅲ。該溶液含特定比例的葡萄糖和鈉鉀離子,能促進腸道水分吸收。配制時需嚴格按說明書用溫開水稀釋,避免濃度過高刺激胃腸。
2、蒙脫石散:
雙八面體蒙脫石制劑可吸附腸道毒素和病原體,增強黏膜屏障功能。該藥物不進入血液循環(huán),服藥后可能排出灰白色大便屬正常現(xiàn)象。需注意與其他藥物間隔2小時服用,避免影響其他藥物吸收。
3、益生菌制劑:
布拉氏酵母菌、酪酸梭菌等特定菌株能競爭性抑制致病菌定植。選擇標注活菌數(shù)≥10^8CFU/g的制劑,避免與抗生素同服。儲存時需注意避光防潮,部分菌株需冷藏保存以維持活性。
4、抗生素治療:
重癥感染者需根據(jù)藥敏結(jié)果選用磷霉素、呋喃妥因等窄譜抗生素。泌尿系統(tǒng)感染可能與尿路梗阻、糖尿病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尿頻尿急、腰部脹痛等癥狀。非復雜性感染療程通常3-5天,用藥期間需監(jiān)測肝腎功能。
5、對癥支持治療:
發(fā)熱超過38.5℃可短期使用對乙酰氨基酚,腹痛明顯者可選用山莨菪堿解痙。腸道感染可能與生食污染、免疫力缺陷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水樣便、腹部絞痛等癥狀。禁用洛哌丁胺等止瀉藥,以免延緩病原體排出。
治療期間建議選擇低渣飲食如米粥、軟面條,避免乳制品和高纖維食物??蛇m量飲用淡鹽水或蘋果汁補充水分,恢復期逐步增加蒸蛋、香蕉等易消化食物。保持餐具煮沸消毒,如癥狀持續(xù)超過3天或出現(xiàn)血便、意識模糊等表現(xiàn)需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