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水瘡可通過局部清潔消毒、外用抗生素藥膏、口服抗生素、紫外線照射、中藥外敷等方式治療。黃水瘡通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皮膚屏障受損、免疫力低下、接觸傳染源、濕熱環(huán)境刺激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潔消毒:使用生理鹽水或稀釋碘伏清洗創(chuàng)面,每日2-3次清除膿痂,保持患處干燥。避免搔抓導致感染擴散,兒童患者需剪短指甲。局部可配合使用氯己定溶液消毒。
2、外用抗生素藥膏: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可直接抑制細菌繁殖。涂抹前需清潔創(chuàng)面,薄層覆蓋患處,療程一般5-7天。滲出較多時可先用硼酸溶液濕敷。
3、口服抗生素:頭孢氨芐、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克拉霉素適用于皮損廣泛或伴發(fā)熱者。需完成7-10天療程,與益生菌同服減少腸道菌群紊亂。用藥期間忌酒并監(jiān)測過敏反應(yīng)。
4、紫外線照射:窄譜UVB治療能殺菌消炎,每周2-3次,每次劑量從0.5J/cm2開始遞增。照射后需加強保濕,避免日曬。合并濕疹或光敏性疾病者慎用。
5、中藥外敷:黃柏煎液濕敷可收斂止癢,青黛散調(diào)茶油外涂清熱毒。嚴重者可用五味消毒飲加減內(nèi)服,含金銀花、野菊花等成分。體質(zhì)虛寒者需配伍黃芪。
患者應(yīng)穿著純棉透氣衣物,避免共用毛巾浴具。飲食宜清淡,多食冬瓜、薏仁等利濕食材,限制海鮮發(fā)物?;謴推诳蛇M行八段錦等溫和運動增強體質(zhì),皮損完全愈合前暫停游泳等公共水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