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癤子流膿可通過局部消毒、藥物涂抹、引流排膿、口服抗生素、預防感染等方式處理。該癥狀通常由細菌感染、毛囊堵塞、免疫力下降、皮膚損傷、衛(wèi)生不良等原因引起。
1、局部消毒:使用碘伏或醫(yī)用酒精對患處及周圍皮膚進行消毒,每日2-3次。避免用手直接接觸膿液,消毒后覆蓋無菌紗布。保持創(chuàng)面干燥有助于減少細菌繁殖,防止感染擴散至周邊組織。
2、藥物涂抹:外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或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控制局部感染。藥膏需均勻涂抹于紅腫區(qū)域,厚度不超過1毫米。用藥前需清潔雙手,避免藥膏接觸眼睛等黏膜部位。
3、引流排膿:對于成熟癤腫,由醫(yī)護人員在無菌條件下切開引流。禁止自行擠壓癤子,不當操作可能導致感染深入真皮層。術后需每日更換敷料,觀察膿液性狀變化,記錄引流液量。
4、口服抗生素:嚴重感染需口服頭孢氨芐、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或克林霉素。用藥期間禁止飲酒,需完成規(guī)定療程。出現(xiàn)皮疹、腹瀉等不良反應時應立即停藥并復診。
5、預防感染:穿著寬松棉質(zhì)衣物減少摩擦,每日用抗菌沐浴露清洗患處。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免疫力低下者避免接觸公共泳池。家庭成員需分開使用毛巾等個人物品。
飲食宜選擇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和鋅含量高的牡蠣,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火鍋、燒烤,限制高糖食品攝入。適度進行快走、瑜伽等低強度運動增強體質(zhì),運動后及時清潔汗液。夜間睡眠保持患側(cè)肢體抬高,使用U型枕避免壓迫病灶?;謴推诿恐軓筒檠R?guī)監(jiān)測炎癥指標,直至紅腫熱痛癥狀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