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寒可通過溫中散寒、健脾和胃的藥物緩解癥狀,常見藥物包括附子理中丸、香砂養(yǎng)胃丸、小建中湯等。胃寒通常由飲食生冷、脾胃虛弱、外感寒邪、情志失調(diào)、慢性胃炎等因素引起。
1、飲食調(diào)理:避免生冷寒涼食物如冰淇淋、螃蟹、苦瓜,多食用生姜、紅棗、羊肉等溫性食物。脾胃虛寒者可每日飲用紅糖姜茶,促進胃部血液循環(huán)。
2、中成藥治療:附子理中丸適用于胃脘冷痛伴腹瀉,香砂養(yǎng)胃丸針對胃寒脹滿噯氣,小建中湯適合空腹隱痛喜溫按者。三種藥物均需辨證使用,孕婦及陰虛火旺者慎用。
3、穴位刺激:每日按揉中脘穴、足三里各3分鐘,配合艾灸神闕穴15分鐘。寒邪侵襲引發(fā)急性胃痛時,可隔姜灸中脘穴至皮膚潮紅。
4、情志調(diào)節(jié):長期焦慮抑郁會加重胃寒癥狀,通過八段錦、冥想等方式緩解壓力。胃寒伴神經(jīng)性消化不良者可練習腹式呼吸,每日2次每次10分鐘。
5、病理干預:慢性胃炎引起的胃寒需結合胃鏡檢查,幽門螺桿菌陽性者采用四聯(lián)療法。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生患者需定期隨訪,必要時服用胃復春片等中成藥。
胃寒患者應保持每日30分鐘快走或太極拳鍛煉,冬季佩戴暖腹帶避免受涼。飲食遵循定時定量原則,晚餐選擇小米南瓜粥等易消化食物,睡眠時保持胃部保暖。癥狀持續(xù)加重或出現(xiàn)嘔血黑便需立即消化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