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媽媽都會在家中準備一個藥箱,裝一些嬰幼兒的常用藥,以備寶寶突然發(fā)病時可以及早用藥。可是,媽媽們都清楚知道家中應該常備哪些日常藥?以及每種藥應該何時使用嗎?
今天,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份嬰幼兒日常用藥清單,媽媽們不妨參照一下,看看自家的藥箱里是否備齊了,以及平時是否都用對了!
一、對乙酰氨基酚
又名撲熱息痛,泰諾林、百服寧、必理通等都是含對乙酰氨基酚的商品名藥物。
適合人群:3個月以上的寶寶、準媽媽、哺乳期媽媽以及成人,對乙酰氨基酚除了可以退熱,還有緩解疼痛的效果。
二、布諾芬
美林是常見的含布洛芬的商品名藥物;
適合人群:6個月以上的寶寶、哺乳期的媽媽以及成人,布洛芬同樣均有緩解疼痛的作用。
第一、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都可以用;
第二、對乙酰氨基酚退熱速度快,不良反應較少,但控溫時間較短;布洛芬退熱起效略慢,但退高溫效果一般可持續(xù)4-6小時;
第三、孕媽發(fā)燒建議選擇對乙酰氨基酚,哺乳期媽媽可以選擇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第四、不管給寶寶選擇哪種退熱藥,一定要根據體重選擇正確劑量,年齡只能作為參考;
第五、體溫在38.5°以上是才選擇藥物退燒,38.5°以下選擇物理退燒。
西甲硅油:主要治療因氣體在腹部聚集而引起的胃腸道不適,有預防和緩解寶寶脹氣、緩解腸絞痛、防止打嗝的作用;各年齡段均適用。
一、口服補液鹽
腹瀉容易導致身體脫水,需要及時補充電解質和水分。孩子因腹瀉導致輕中度脫水時,建議口服補液鹽Ⅲ,按說明書沖調后喝。
二、蒙脫石散
非處方類止瀉藥,哭有效縮短腹瀉時間、保護腸道粘膜;常見藥品名有思密達、必奇等,不同年齡段嬰幼兒、孕婦及哺乳媽媽均適用。
三、媽咪愛
枯草桿菌二聯(lián)活菌顆粒,益生菌類消化類非處方藥,適用于因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腹瀉、便秘、脹氣、消化不良等,適合不要年齡段嬰幼兒。
一、乙酰半胱氨酸顆粒
非處方藥,可自行在藥店購買;
二、鹽酸氨溴索糖漿
處方藥,需要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常見的沐舒坦就是此類藥物;
三、氫溴酸右美沙芬
非處方藥,可自行在藥店購買;
第一、小月齡的寶寶祛痰,可以選擇鹽酸氨溴索糖漿或乙酰半胱氨酸顆粒;
第二、大孩子因為痰多引起劇烈咳嗽時,建議自醫(yī)生指導下進行霧化;
第三、如果孩子是干咳癥狀,建議選擇氫溴酸右美沙芬;
一、開塞露
主要成分是甘油,各年齡段均適用,能潤滑并刺激腸壁,軟化大便使得易于排出,從而緩解便秘。
注意:開塞露雖能緩解便秘,但是不建議經常性使用,以免形成依賴。
二、乳果霜
纖維素制劑,如果孩子便秘嚴重,經過改善飲食結構后仍沒有明顯緩解的情況下,可以尊醫(yī)囑服用。
氯雷他定:常見藥品名有開瑞坦,用于過敏性鼻炎,慢性蕁麻疹,過敏性結膜炎,花粉癥及其他過敏性皮膚病。2歲以下嬰幼兒建議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一、碘伏
皮膚消毒殺菌首選外用藥,禁止口服,碘伏比酒精刺激性小,更適合嬰幼兒使用。
二、爐甘石洗劑
用于急性瘙癢性皮膚病,不同年齡段嬰幼兒都可以安全使用,但不建議用于濕疹止癢,因為隨著水分蒸發(fā),會讓皮膚更干燥。
三、3.0.1%丁酸氫化可的松軟膏
也叫尤卓爾軟膏,可以用于治療嬰幼兒中重度濕疹,尿布疹等皮膚問題。
四、紅霉素眼膏/軟膏
抗生素類軟膏,主要用于治療皮膚細菌感染;孩子鼻塞流鼻涕導致鼻子、鼻中隔擦破皮時也可以使用。
五、莫匹羅星軟膏
最常見的是百多邦,存在細菌感染的情況都可以使用。
嬰幼兒的肝腎功能尚未發(fā)育成熟,肝臟解毒功能弱,腎臟的排毒功能也差,用藥稍有不當就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所以,家有日常用藥,媽媽們還需清楚嬰幼兒用藥注意事項:
第一:不隨意用藥
尤其是解熱鎮(zhèn)痛藥和抗生素千萬不能隨便使用,一旦使用也必須在醫(yī)生嚴格指導下使用,退燒藥不可過量,用藥時間不可過長。
第二:用藥要做到種類少而精
即能用一種藥盡量不加另一種藥,如果需要同時服用幾種藥物,要嚴格遵守醫(yī)囑將服藥時間錯開,以免藥物在體內相互作用而產生毒副作用或降低藥物的效果。
第三:用藥劑量要嚴格聽從醫(yī)生安排
因為小兒用藥劑量和大人不同。許多藥如抗生素、退燒藥等都是根據小兒體重計算出來的,隨意加減藥物劑量,或者隨意停藥都是不對的。
第四:仔細閱讀藥物說明
用藥之前要認真看清藥物說明,了解其毒副作用,在用藥過程中,父母要注意觀察,若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應引起警惕,立即停藥,并盡快請醫(yī)生診治。
第五:其他注意事項
在給寶寶用藥時,藥片、藥丸可研細后溶于水制成“湯劑”,可使用試管型喂藥器或滴管,最好不用普通湯匙喂,因為它不容易控制藥量,影響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