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虛可通過當歸、熟地黃、白芍等藥物治療,通常由長期熬夜、過度用眼、慢性失血、脾胃虛弱、久病耗損等原因引起。
當歸性溫味甘,歸肝經(jīng),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能改善面色萎黃、頭暈目眩等肝血虛癥狀。臨床常與黃芪配伍使用,增強補氣生血作用。日??纱钆浼t棗、枸杞燉湯食用。
熟地黃為滋肝腎陰血要藥,適用于月經(jīng)量少、爪甲干枯等精血不足證。現(xiàn)代研究證實其含梓醇等成分可促進造血功能。建議與山藥、山茱萸同用以增強補益效果。
白芍酸甘化陰,能柔肝止痛,針對脅肋隱痛、肢體麻木等血虛肝旺癥狀效果顯著。藥理研究顯示其芍藥苷成分具有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可配合甘草制成芍藥甘草湯服用。
肝血虛可能與長期食欲不振、慢性腹瀉等脾胃虛弱因素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消化不良、四肢乏力等癥狀。建議食用小米粥、南瓜等健脾食物,必要時服用參苓白術散。
久病耗損可能導致肝血不足,常伴隨心悸失眠、視力減退等癥狀。需控制原發(fā)病進展,適當增加動物肝臟、菠菜等含鐵食物攝入,配合四物湯基礎方調(diào)理。
肝血虛患者日常需保證充足睡眠,避免夜間11點后入睡。飲食多選擇黑芝麻、桑葚等補血食材,每周進行3次八段錦等柔緩運動。出現(xiàn)持續(xù)頭暈、月經(jīng)紊亂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yī),排除貧血、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器質(zhì)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