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姿勢 一般而言,服用大多數(shù)藥物時,最好采用直立體位或端坐姿勢,尤其是大藥片和膠囊制劑,這樣的姿勢可使藥物順利經(jīng)過食道進入胃。臥病在床的患者,如果仰臥吞服片劑、膠囊劑,則易使藥物粘在食道上,藥物直接刺激食道黏膜會引發(fā)炎癥和潰瘍,藥物不能進人胃腸道也會影響療效。因此,如果病情允許,患者最好在服藥后稍做輕微活動,這樣可以避免藥物滯留食道。
臥位姿勢 有些藥物則比較特殊,需要患者刻意采取臥位姿勢服用。例如,硝酸甘油能擴張外周血管,降低血壓,患者含服硝酸甘油時如采取站立體位,則可能因體位性低血壓而昏倒。因此,含服硝酸甘油應采用半臥位,而且這種姿勢能使回心血量減少,利于心絞痛較快緩解。服用睡眠誘導期短的安眠藥,患者應在服用后立即躺臥,以免發(fā)生意外。服用胃黏膜保護劑治療胃體后側(cè)壁潰瘍時,患者應采取左側(cè)臥位。因為此類藥物的治病機理是藥物與胃黏液中的黏蛋白結(jié)合形成保護膜,覆蓋潰瘍面,以促進潰瘍面的愈合。因此,應根據(jù)潰瘍的部位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臥位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