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狀疣可能由HPV感染、皮膚屏障受損、免疫力下降、直接接觸傳播、間接接觸傳播等原因引起。
1、HPV感染:絲狀疣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皮膚引起,常見亞型為HPV-1、2、4、27、57型。病毒通過微小皮膚破損侵入角質(zhì)形成細胞,導(dǎo)致局部表皮增生形成疣體。保持皮膚完整、避免搔抓可預(yù)防感染。
2、皮膚屏障受損:皮膚干燥皸裂、濕疹皮炎等破壞皮膚屏障功能,增加HPV感染風(fēng)險。使用保濕霜修復(fù)皮膚屏障,避免過度清潔或使用刺激性護膚品,可降低感染概率。
3、免疫力下降:糖尿病、HIV感染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患者易發(fā)生絲狀疣。保證充足睡眠、均衡攝入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適度運動有助于維持正常免疫功能。
4、直接接觸傳播:與感染者皮膚直接接觸或共用剃須刀等個人物品可能導(dǎo)致病毒傳播。避免接觸他人疣體,家庭成員分開使用毛巾、指甲剪等個人用品。
5、間接接觸傳播:病毒可通過污染的地面、健身器材等環(huán)境媒介傳播。公共場所避免赤腳行走,健身前后用酒精棉片消毒器械接觸面。
日常需注意補充富含維生素A的胡蘿卜、菠菜,維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類水果,以及鋅元素豐富的牡蠣、堅果。適度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增強體質(zhì)。皮膚出現(xiàn)細長柔軟的絲狀突起時,避免自行撕扯或冷凍處理,應(yīng)及時到皮膚科就診,專業(yè)治療包括液氮冷凍、電灼或激光祛除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