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酸后臉部皮膚刺痛可通過加強保濕、避免刺激成分、縮短使用時間、降低使用頻率、冷敷緩解等方式改善。刷酸后刺痛可能由皮膚屏障受損、酸性成分濃度過高、皮膚敏感、使用時間過長、未做好防曬等原因引起。
刷酸后皮膚屏障功能暫時減弱,角質層水分流失加快。選擇含神經(jīng)酰胺、透明質酸、角鯊烷等成分的保濕產(chǎn)品,幫助修復皮膚屏障。避免使用含酒精、香精的刺激性護膚品,保濕工作需持續(xù)3-5天。
刷酸后48小時內(nèi)禁用維A酸、水楊酸等剝脫性成分,避免疊加使用去角質產(chǎn)品。潔面選擇氨基酸類溫和配方,水溫控制在32-35℃。日間需嚴格防曬,優(yōu)先選擇物理防曬霜。
初次刷酸建議將停留時間控制在5分鐘內(nèi),2-3周后逐漸延長至10分鐘。果酸濃度從5%開始建立耐受,水楊酸不超過2%。出現(xiàn)持續(xù)刺痛需立即清水沖洗,間隔3天后再嘗試。
健康皮膚每周刷酸不超過2次,敏感肌建議10天1次。夜間使用后次日需觀察皮膚反應,出現(xiàn)脫屑或泛紅需延長間隔。夏季高溫期間應減少刷酸次數(shù),避免與汗液刺激疊加。
用4℃冷藏的生理鹽水濕敷5分鐘,可收縮擴張的毛細血管。醫(yī)用冷敷貼含馬齒莧提取物、泛醇等舒緩成分,每日使用不超過2次。刺痛持續(xù)6小時以上需停用酸類產(chǎn)品并就醫(yī)。
刷酸期間建議增加飲水至2000ml/日,補充維生素C和歐米伽3脂肪酸。避免辛辣食物及高溫環(huán)境,潔面后3分鐘內(nèi)完成護膚步驟。選擇無紡布面膜代替貼片式面膜,運動后及時清潔汗液。若伴隨灼熱感、水腫或丘疹,需皮膚科就診排除接觸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