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肝可能由長期過量飲酒、營養(yǎng)不良、肥胖、遺傳易感性、合并病毒性肝炎等原因引起。
1、長期飲酒:
乙醇代謝產物乙醛直接損傷肝細胞,每日攝入酒精超過40克男性或20克女性持續(xù)5年以上,肝細胞脂肪變性風險顯著增加。戒酒是逆轉早期酒精肝的關鍵措施,需逐步減量避免戒斷反應。
2、營養(yǎng)失衡:
酒精抑制腸道對維生素B1、葉酸的吸收,長期酗酒者常伴隨蛋白質攝入不足。這種營養(yǎng)不良狀態(tài)會加劇肝細胞修復障礙,需通過補充乳清蛋白、復合維生素及鋅等微量元素改善。
3、代謝異常:
酒精干擾肝臟脂質代謝途徑,促進甘油三酯在肝內蓄積。合并腹型肥胖者胰島素抵抗加重病情,控制每日熱量攝入在25kcal/kg體重,優(yōu)先選擇深海魚、堅果等不飽和脂肪酸來源。
4、遺傳因素:
ALDH2基因缺陷人群乙醛脫氫酶活性降低,可能與肝纖維化進展速度相關。這類患者飲酒后易出現(xiàn)面部潮紅,需進行基因檢測評估風險,嚴格禁酒并定期監(jiān)測肝彈性值。
5、合并感染:
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與酒精協(xié)同損傷肝臟,通常表現(xiàn)為轉氨酶持續(xù)升高、球蛋白比例倒置。除戒酒外需聯(lián)合恩替卡韋、索磷布韋等抗病毒治療,每3個月復查病毒載量及影像學。
酒精肝患者需建立地中海飲食模式,每日攝入30g膳食纖維及2L水分,配合每周150分鐘快走或游泳。監(jiān)測體重指數(shù)控制在18.5-23.9范圍,肝功能異常者禁用對乙酰氨基酚等肝毒性藥物,肝硬化階段需定期胃鏡篩查食管靜脈曲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