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蟲感染可通過口服驅蟲藥、改善衛(wèi)生習慣、糞便管理等方式預防治療,通常由接觸污染土壤、生食未洗凈蔬果、不良洗手習慣、飲用生水、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藥物驅蟲:苯咪唑類阿苯達唑、咪唑類甲苯咪唑、嘧啶類噻嘧啶等驅蟲藥能有效殺滅成蟲。15歲青少年若生活在衛(wèi)生條件較差地區(qū),或出現腹痛、營養(yǎng)不良等癥狀時建議服藥,用藥需間隔2-4周重復以清除新生幼蟲。
2、土壤污染:蛔蟲卵在濕潤土壤存活數月,赤腳接觸污染地面后未徹底清潔是主要傳播途徑。庭院玩耍后需用肥皂清洗手腳,戶外活動建議穿著鞋子,定期用沸水澆燙庭院地面殺滅蟲卵。
3、飲食衛(wèi)生:生食被蟲卵污染的胡蘿卜、生菜等蔬菜是常見感染源。蔬菜需流水沖洗30秒以上,根莖類建議削皮處理,水果選擇可去皮品種。學校食堂應確保食材煮熟至60℃以上持續(xù)10分鐘。
4、糞便管理:農村旱廁需定期用生石灰消毒,避免用新鮮糞便施肥。家庭衛(wèi)生間馬桶圈每日用含氯消毒劑擦拭,如廁后蓋好馬桶蓋再沖水,防止蟲卵隨氣溶膠擴散。
5、免疫力維護:蛋白質攝入不足會降低腸道黏膜屏障功能。每日保證雞蛋、魚肉等優(yōu)質蛋白攝入,補充維生素A增強上皮細胞抵抗力。糖尿病患者、HIV感染者等免疫缺陷人群需每半年預防性驅蟲。
青少年驅蟲需結合流行病學特征,在糞便檢出蟲卵或出現典型癥狀時進行針對性治療。日常應培養(yǎng)飯前便后洗手習慣,學校開展寄生蟲病科普教育,農村地區(qū)建議每2年集體驅蟲一次。體育鍛煉可增強腸道蠕動幫助排出蟲體,瑜伽扭轉體式能緩解驅蟲藥引起的腹部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