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盤合并胎盤植入的高風險與子宮內膜損傷、胎盤附著異常、多次妊娠史等因素相關,可通過超聲篩查、MRI診斷、藥物抑制宮縮、子宮動脈栓塞、子宮切除術等方式干預。
1、內膜損傷:剖宮產或刮宮手術導致子宮內膜基底層受損,蛻膜化不完全時胎盤絨毛易侵入肌層。避免多次宮腔操作,孕前評估瘢痕子宮狀態(tài),必要時行宮腔鏡修復。
2、胎盤異常:胎盤面積過大或附著于子宮下段,該區(qū)域肌層薄弱易穿透。孕中期超聲監(jiān)測胎盤位置,避免劇烈運動和性生活,出現(xiàn)無痛性出血需立即就醫(yī)。
3、妊娠頻次:≥3次妊娠使子宮蛻膜血管形成缺陷,絨毛為獲取更多血供向深處生長。建議間隔18個月以上再孕,補充葉酸改善子宮內膜容受性。
4、高齡因素:35歲以上孕婦子宮動脈硬化,胎盤代償性增加絨毛浸潤深度??刂苹A疾病如高血壓,孕12周起每4周進行胎兒血流多普勒監(jiān)測。
5、輔助生殖:試管嬰兒技術中胚胎移植可能破壞內膜同步性,增加植入風險。移植前評估內膜厚度,優(yōu)先選擇自然周期方案,妊娠后持續(xù)黃體支持至孕12周。
日常需保持左側臥位改善胎盤供血,每日攝入30mg鐵劑預防貧血,監(jiān)測胎動變化。突發(fā)大量出血時采取頭低臀高位,立即呼叫急救。孕28周后避免長途旅行,提前選擇具備搶救條件的醫(yī)院待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