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可通過頭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對乙酰氨基酚等藥物治療,通常由細菌感染、乳汁淤積、乳頭皸裂、免疫力下降、哺乳方式不當?shù)仍蛞稹?/p>
細菌感染是乳腺炎的主要病因,頭孢呋辛能有效對抗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致病菌。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對β-內(nèi)酰胺酶陽性菌株具有抑制作用,療程通常持續(xù)7-10天。哺乳期用藥需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避免影響嬰兒健康。
對乙酰氨基酚可緩解乳腺炎伴隨的乳房脹痛和發(fā)熱癥狀,該藥物不影響哺乳安全性。布洛芬也可作為替代選擇,但需注意胃腸道不良反應(yīng)。體溫超過38.5℃時應(yīng)及時用藥控制。
乳頭皸裂可涂抹莫匹羅星軟膏預(yù)防繼發(fā)感染,哺乳前后用溫水清潔患處。乳汁淤積時采用冷敷減輕水腫,配合手法按摩促進排乳。避免穿戴過緊胸罩壓迫乳腺導管。
維生素C補充劑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每日攝入量不超過1000mg。鋅元素參與淋巴細胞分化,可通過牡蠣、牛肉等食物補充。保證每日7-8小時睡眠提升機體修復能力。
采用搖籃式哺乳姿勢減輕乳房壓力,每2-3小時規(guī)律排空乳汁。哺乳后擠出少量乳汁涂抹乳頭保持濕潤。使用乳頭保護罩避免嬰兒吮吸造成二次損傷。
乳腺炎患者需保持每日2000ml飲水量,優(yōu)先選擇低脂乳制品和深海魚類補充優(yōu)質(zhì)蛋白。恢復期可進行肩部環(huán)繞運動促進淋巴回流,避免劇烈運動加重乳房不適。出現(xiàn)持續(xù)高熱或乳房膿腫需立即就醫(yī),必要時進行膿腫切開引流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