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手術最佳時機需根據(jù)視力下降程度、日常生活需求及眼部健康狀況綜合評估。手術干預通常在矯正視力≤0.5、晶狀體混濁影響生活質量時考慮,合并青光眼或視網膜病變需優(yōu)先處理原發(fā)病。
1、視力評估:國際標準建議最佳矯正視力低于0.5或對比敏感度顯著下降時手術。視力障礙導致無法駕駛、閱讀或面部識別困難,即使視力未達標準也應考慮手術。糖尿病患者需在血糖穩(wěn)定期進行。
2、混濁進展:核性白內障出現(xiàn)明顯棕褐色混濁,皮質性白內障出現(xiàn)楔形混濁累及瞳孔區(qū),后囊下白內障影響中央視力時需手術。過熟期白內障可能引發(fā)晶狀體溶解性青光眼,需限期手術。
3、合并癥處理:合并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者需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視網膜靜脈阻塞患者待出血吸收后手術。葡萄膜炎患者需炎癥靜止3個月以上,角膜內皮細胞計數(shù)低于1000個/mm2需謹慎評估。
4、年齡因素:50歲以下患者需排除代謝性疾病,70歲以上需評估心肺功能。過矯型人工晶體適用于60歲以下活躍人群,多焦點晶體需嚴格篩選視網膜健康者。
5、特殊需求:畫家、攝影師等職業(yè)對色覺要求高者可早期手術,飛行員需符合民航視力標準。夜間駕駛困難者即使日間視力達標也應手術,術后三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
術后需補充葉黃素、玉米黃質等視網膜營養(yǎng)素,避免藍莓、黑枸杞等深色食物影響眼底觀察。三個月內每日紫外線防護時間超過4小時需佩戴偏振太陽鏡,游泳時使用防水護目鏡。定期進行OCT檢查監(jiān)測黃斑狀態(tài),瑜伽練習避免倒立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