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呼吸衰竭指因肺部氣體交換功能障礙導致血氧不足或二氧化碳潴留的危急狀態(tài),需立即醫(yī)療干預。常見誘因包括早產肺發(fā)育不全、產時窒息、胎糞吸入綜合征、感染性肺炎及先天性膈疝。
1、早產肺發(fā)育不全:早產兒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分泌不足導致肺膨脹障礙,表現為呼吸急促、發(fā)紺。治療需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必要時補充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質如固爾蘇、珂立蘇。
2、產時窒息:分娩過程中缺氧缺血引發(fā)腦損傷累及呼吸中樞,伴隨肌張力低下、反應遲鈍。需清理氣道后行氣管插管,聯合亞低溫治療保護腦功能。
3、胎糞吸入綜合征:分娩時吸入污染羊水引發(fā)氣道阻塞和化學性肺炎,典型癥狀為胸廓凹陷、三凹征。治療采用高頻振蕩通氣,嚴重者需體外膜肺氧合支持。
4、感染性肺炎:B族鏈球菌或大腸桿菌感染導致肺泡滲出增多,可見發(fā)熱、濕啰音。需靜脈注射抗生素如青霉素、頭孢曲松,同步進行氧療和液體管理。
5、先天性膈疝:膈肌缺損致腹腔臟器壓迫肺組織,表現為舟狀腹、呼吸不對稱。需緊急手術修補膈肌,術前采用溫和通氣策略避免氣壓傷。
日常護理需維持適宜溫濕度,喂養(yǎng)時采用少量多次方式減少嗆咳風險。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變化,避免劇烈體位變動。母乳喂養(yǎng)可增強免疫力,母親需補充維生素D和鐵劑。康復期定期進行肺功能評估,開展被動操促進呼吸肌發(fā)育。出現呼吸頻率>60次/分或血氧<90%時需即刻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