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貧血可通過血常規(guī)檢測、癥狀觀察、飲食評估、鐵代謝檢查、風險評估等方式判斷。貧血可能由鐵攝入不足、葉酸缺乏、維生素B12缺乏、慢性失血、遺傳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血紅蛋白濃度低于110g/L可診斷為妊娠期貧血。血常規(guī)檢查能直接反映紅細胞數量、血紅蛋白水平及紅細胞壓積,是診斷貧血的金標準。孕早期應完成首次檢測,孕中晚期建議每4-8周復查。平均紅細胞體積MCV檢測可輔助判斷貧血類型,如缺鐵性貧血常表現(xiàn)為小細胞低色素性改變。
孕婦出現(xiàn)面色蒼白、乏力、頭暈、心悸、呼吸困難等癥狀需警惕貧血。癥狀嚴重程度與血紅蛋白下降速度相關,慢性貧血可能癥狀輕微但實驗室指標顯著異常。指甲變脆、舌炎、異食癖是缺鐵性貧血特征性表現(xiàn),神經系統(tǒng)癥狀如肢體麻木提示可能合并維生素B12缺乏。
膳食調查發(fā)現(xiàn)鐵、葉酸攝入不足者貧血風險增加。孕婦每日需攝入27mg鐵,富含鐵食物包括紅肉、動物肝臟、血制品等。植物性鐵吸收率較低,搭配維生素C可提高吸收率。長期素食、偏食、孕吐嚴重的孕婦應重點篩查。
血清鐵蛋白低于30μg/L提示鐵儲備耗盡。轉鐵蛋白飽和度低于16%或血清鐵降低可確診缺鐵性貧血。鐵代謝檢查能區(qū)分缺鐵性貧血與其他類型貧血,如慢性病貧血患者鐵蛋白可能正?;蛏?。
多胎妊娠、孕期間隔短于1年、月經過多史者屬高危人群。地中海貧血高發(fā)地區(qū)孕婦需進行血紅蛋白電泳篩查。既往有貧血史、消化道疾病、子宮肌瘤等慢性失血疾病的孕婦應在孕早期啟動預防性補鐵。
孕婦貧血管理需結合膳食調整與醫(yī)學干預。每日攝入足量瘦肉、深綠色蔬菜、柑橘類水果,避免濃茶咖啡影響鐵吸收。輕度貧血可通過硫酸亞鐵、富馬酸亞鐵、多糖鐵復合物等鐵劑糾正,中重度貧血需排除消化道出血等病理性因素。適當進行散步、孕婦瑜伽等低強度運動改善循環(huán)功能,定期監(jiān)測血紅蛋白直至產后6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