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可通過奧美拉唑、硫糖鋁、凝血酶等藥物治療,通常由胃潰瘍、急性胃黏膜病變、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破裂、藥物刺激、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抑酸護胃:奧美拉唑通過抑制胃酸分泌減輕胃黏膜損傷,適用于胃潰瘍或急性胃黏膜病變引起的出血。H2受體阻滯劑如雷尼替丁可作為替代選擇,嚴重出血需靜脈給藥。
2、黏膜保護:硫糖鋁在潰瘍面形成保護膜,促進胃黏膜修復。膠體果膠鉍可增強胃黏膜屏障功能,與抑酸藥聯(lián)用效果更佳,需空腹服用避免與食物同服。
3、止血處理:凝血酶局部噴灑可直接作用于出血點,適用于內(nèi)鏡下可見的活動性出血。嚴重出血可聯(lián)合使用血凝酶或云南白藥等中成藥止血。
4、病因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需采用四聯(lián)療法,含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鉍劑及PPI。食管靜脈曲張破裂需用生長抑素降低門脈壓力,必要時行內(nèi)鏡套扎。
5、輔助用藥:出血期間可短期使用胃腸動力藥多潘立酮緩解嘔吐。貧血患者需補充鐵劑,嚴重失血需輸血支持,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損傷胃黏膜藥物。
胃出血急性期應禁食1-2天,出血控制后從流質(zhì)飲食逐步過渡,選擇米湯、藕粉等低纖維食物。恢復期增加優(yōu)質(zhì)蛋白攝入如蒸蛋、魚肉,避免辛辣、堅硬及過燙食物。長期需戒煙限酒,規(guī)律進食,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家庭成員應同步篩查。出血后2周內(nèi)避免劇烈運動,定期復查胃鏡監(jiān)測愈合情況,合并肝硬化患者需限制動物蛋白攝入預防肝性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