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膿腫可通過切開引流、抗生素治療等方式處理,通常由細菌感染、皮膚屏障破壞等因素引起。
1、切開引流:
手術切開是治療成熟膿腫的核心措施,通過排出膿液降低局部壓力。操作需在無菌條件下進行,淺表膿腫采用局部麻醉,深部膿腫可能需影像引導。術后需每日換藥,配合生理鹽水沖洗膿腔,促進肉芽組織生長。
2、抗生素應用:
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革蘭陽性菌是常見病原體,可選用頭孢唑林、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維酸等藥物。廣泛軟組織感染需靜脈給藥,合并全身癥狀時需聯(lián)合用藥。治療周期通常持續(xù)7-14天,需根據(jù)藥敏結果調(diào)整方案。
3、感染控制:
膿腫周圍紅腫區(qū)域需保持清潔干燥,避免擠壓導致感染擴散。使用碘伏消毒后覆蓋透氣敷料,每日觀察滲出液性狀。糖尿病患者需加強血糖監(jiān)測,免疫力低下者需警惕膿毒癥風險。
4、疼痛管理:
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可緩解炎癥性疼痛,較大創(chuàng)面可短期使用對乙酰氨基酚。切開后24小時內(nèi)局部冰敷能減輕腫脹,抬高患肢促進淋巴回流。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出血風險。
5、病因處理:
反復發(fā)作需排查異物殘留或潛在疾病,如肛周膿腫需評估肛瘺可能。外傷性膿腫需徹底清創(chuàng),糖尿病足患者需進行血管評估。慢性感染灶可能需行根治性切除術。
治療期間需保證優(yōu)質(zhì)蛋白攝入如魚肉、雞蛋,補充維生素C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飲酒影響藥物代謝?;謴推诳蛇M行低強度活動如散步,但需避免患處劇烈運動。術后2-3天需復查引流情況,體溫異常升高或創(chuàng)面滲血需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