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是兒童常見病,病因主要分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主要特點為大便次數(shù)增多和性狀改變,可伴有發(fā)熱、嘔吐、腹痛等癥狀及不同程度水、電解質(zhì)、酸堿平衡紊亂。感染因素有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蟲等,非感染因素與飲食不當、食物過敏、氣候因素等有關。
兒童腹瀉的治療原則:合理飲食,維持營養(yǎng);迅速糾正水、電解質(zhì)平衡紊亂;控制腸道內(nèi)外感染;對癥治療加強護理、防治并發(fā)癥;避免濫用抗生素,如若嚴重腹瀉需及時去醫(yī)院就診。
家庭常備兒童腹瀉的藥物有蒙脫石散、益生菌、口服補液鹽。治療前,這“三兄弟”的“脾氣”要了解清楚。
蒙脫石散
安全系數(shù)較高,主要成分是天然的蒙脫石,遇水后會膨脹和分散,口服后只進入胃腸道,不會被腸道吸收進入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只需2個小時就可以覆蓋整個腸腔表面。口服進入胃腸道后可吸附胃腸道內(nèi)的致病菌并隨著蠕動排除體外。
服用方法為:將該品倒入50毫升溫水中,搖勻后服用。1歲以下:每日1袋,分3次服用;1至2歲:每日1-2袋,分3次服用;2歲以上:每日2-3袋,分3次服用,或遵醫(yī)囑。特別注意的是:要空腹服藥,如若蒙脫石散與食物同服,散劑會附著在食物上影響止瀉效果;而與其他藥物同服,會使其他藥物失效。另外,蒙脫石散長期大劑量使用會造成便秘的副作用。
益生菌
是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體腸道、生殖系統(tǒng)內(nèi),能產(chǎn)生確切健康功效從而改善宿主微生態(tài)平衡、發(fā)揮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總稱。兒童急性腹瀉可能會影響腸道內(nèi)的正常菌群,其作用可以補充腸道正常菌群、糾正菌群失調(diào),分泌抑菌或殺菌物質(zhì),同時增強腸道局部免疫反應,有效地清除病毒和細菌,明顯縮短腹瀉病程、降低腹瀉的嚴重程度,此外還可以治療脹氣和便秘。
臨床上常用的益生菌有:
特別注意的是,樂托爾、億活等含有乳糖,對于先天性半乳糖血癥、葡萄糖和乳糖不耐癥,以及乳糖酶缺乏癥患兒禁用。億活中還含有果糖,對果糖不耐受的患兒禁用。益生菌制劑大多數(shù)為細菌或蛋白,在服用時應警惕過敏反應,特別是過敏體質(zhì)者。益生菌制劑是活菌制劑,因此需要40℃以下的溫水服用,以免影響有效成分。除布拉氏酵母菌(億活)外,益生菌與抗生素同服需間隔2個小時以上;益生菌與蒙脫石散同服也應間隔2個小時以上。
口服補液鹽
兒童腹瀉常伴有脫水和體內(nèi)電解質(zhì)紊亂等問題,重癥脫水甚至會造成兒童驚厥和器官損傷危及生命??诜a液鹽的安全系數(shù)高,是預防兒童輕、中度脫水的首選藥物。
服用方法:預防脫水,0-6個月,50ml/次;6個月-2歲,100ml/次;2-10歲,150ml/次。輕、中度脫水,口服補液鹽的總量(毫升)=體重(公斤)x(50-75),讓寶寶在4個小內(nèi)喝完,密切觀察孩子病情變化,如果脫水繼續(xù)加重,請及時就診。重度脫水,及時就醫(yī),靜脈補液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