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可通過奧司他韋、阿昔洛韋、利巴韋林等抗病毒藥物治療,通常由流感病毒、皰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原體引起。
1、抗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感染常用神經(jīng)氨酸酶抑制劑奧司他韋或扎那米韋,這類藥物通過阻斷病毒復制發(fā)揮作用。早期用藥可縮短發(fā)熱時長,減輕肌肉酸痛癥狀。合并細菌感染時需聯(lián)用抗生素。
2、抗皰疹病毒:
單純皰疹或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首選阿昔洛韋,泛昔洛韋可作為替代藥物。這類核苷類似物能抑制病毒DNA聚合酶,對皮膚黏膜皰疹療效顯著。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延長療程。
3、廣譜抗病毒藥:
利巴韋林對呼吸道合胞病毒、漢坦病毒等具有抑制作用,霧化吸入適用于嬰幼兒支氣管炎。需監(jiān)測溶血性貧血等不良反應,孕婦禁用。
4、免疫調(diào)節(jié)治療:
干擾素α可用于慢性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通過激活宿主免疫系統(tǒng)清除病毒。聚乙二醇干擾素需每周皮下注射,可能引起流感樣癥狀。
5、輔助用藥:
對乙酰氨基酚可緩解發(fā)熱頭痛,右美沙芬改善病毒性咳嗽。益生菌制劑有助于維持腸道菌群平衡,縮短輪狀病毒腹瀉病程。
病毒感染期間需保證每日2000毫升飲水,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獼猴桃、草莓等水果,適量食用小米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保持每日7-8小時睡眠,避免劇烈運動。居家隔離時每日開窗通風3次,使用含氯消毒劑擦拭門把手等高頻接觸部位。出現(xiàn)持續(xù)高熱、意識模糊等重癥表現(xiàn)需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