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前膜可通過定期觀察、營養(yǎng)干預、激光治療、玻璃體切除術、藥物注射等方式治療。黃斑前膜通常由年齡增長、眼部炎癥、視網膜血管疾病、眼外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原因引起。
早期無癥狀的黃斑前膜可暫不處理,每3-6個月復查一次OCT檢查。若出現(xiàn)視物變形或視力下降需及時干預,避免因膜收縮導致黃斑水腫或裂孔。
補充葉黃素、玉米黃質有助于保護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每日攝入10mg葉黃素可減緩氧化損傷。多食用菠菜、羽衣甘藍等深綠色蔬菜,限制高糖飲食以降低炎癥反應。
針對伴隨黃斑水腫的病例可采用微脈沖激光,通過亞閾值能量刺激促進代謝改善。該治療需配合熒光血管造影評估滲漏情況,通常每季度重復1次。
當視力降至0.3以下或出現(xiàn)嚴重視物變形時,需行23G/25G微創(chuàng)玻璃體切除術剝離前膜。手術可能并發(fā)白內障或醫(yī)源性裂孔,術后需保持俯臥位48小時。
雷珠單抗、阿柏西普等抗VEGF藥物可緩解繼發(fā)性黃斑水腫,每4-6周注射一次。糖皮質激素如曲安奈德適用于炎癥明顯的病例,但需監(jiān)測眼壓變化。
黃斑前膜自愈概率低于5%,建議確診后每季度監(jiān)測視力及OCT變化。日常佩戴防藍光眼鏡減少光損傷,進行乒乓球等調節(jié)性運動改善眼內液循環(huán)。控制血壓血糖在正常范圍,避免揉眼等機械刺激,術后三個月內禁止游泳及劇烈運動。出現(xiàn)突然視力下降需24小時內急診處理,排除黃斑裂孔或視網膜脫離等急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