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于濕疹這種疾病一定不陌生,因為這種疾病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尤其是孩子最愛出現(xiàn)濕疹,患上了濕疹會導致患處出現(xiàn)紅斑和瘙癢以及糜爛等等癥狀,而針對于濕疹中藥有不少治療的好方法,大家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來選擇合適藥物進行治療,那么治療濕疹的中成藥有哪些呢?
1、黃柏膠囊: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用于濕熱瀉痢,黃疸,帶下,熱淋, 腳氣,瘺躄,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瘙癢。
2、苦參膠囊:清熱燥濕,殺蟲。用于濕熱蘊蓄下焦所致的痢疾,腸炎,熱淋及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等。
脾虛濕蘊證:相當于亞急性濕疹,表現(xiàn)為皮損色暗紅不鮮,表面水皰滲液,部分干燥結痂。面足浮腫,胸悶納減,口淡而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而膩,脈濡緩。治宜健脾除濕。可選用參苓白術丸、啟脾丸、五苓膠囊等。如少量滲出者外用可選用舒樂搽劑兒膚康搽劑;若為潮紅鱗屑,無滲出者,可用膚疾洗劑、青鵬軟膏丹皮酚軟膏冰黃膚樂軟膏等。
3、參苓白術丸:由人參、茯苓、白術(炒)、山藥、白扁豆(炒)、蓮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組成。補脾胃,益肺氣。用于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血虛風燥證:相當于慢性濕疹,皮損浸潤肥厚,干燥脫屑,色素沉著或呈苔蘚樣變。瘙癢劇烈,抓后滲水,舌淡苔薄或凈,脈細數(shù)或滑數(shù)。治宜養(yǎng)血祛風,血虛風燥可選用濕毒清膠囊、潤燥止癢膠囊、烏蛇止癢丸,血燥濕熱可選當歸苦參丸、皮膚病血毒丸,驅(qū)風清熱除濕可選消風止癢顆粒、膚癢顆粒。外用可選參柏洗劑、青鵬軟膏老鸛草軟膏冰黃膚樂軟膏、蜈黛軟膏等
4、濕毒清膠囊:由地黃、當歸、丹參、蟬蛻、苦參、白鮮皮、甘草、黃芩、土茯苓組成。養(yǎng)血潤燥,祛風止癢。用于血虛風燥所致的風瘙癢,癥見皮膚干燥、脫屑、瘙癢,伴有抓痕、血痂、色素沉著;皮膚瘙癢癥見上述證候者。
5、潤燥止癢膠囊:由何首烏、制何首烏、生地黃、桑葉、苦參、紅活麻組成。養(yǎng)血滋陰,祛風止癢,潤腸通便。用于血虛風燥所致的皮膚瘙癢,痤瘡,便秘。
6、當歸苦參丸:由當歸、苦參組成。涼血、祛濕。用于血燥濕熱引起:頭面生瘡,粉刺疙瘩,濕疹刺癢,酒糟鼻赤。
7、皮膚病血毒丸:由茜草、桃仁、荊芥穗、蛇蛻、赤芍、當歸等39味中藥組成。清血解毒,消腫止癢。用于經(jīng)絡不和,濕熱血燥引起的風疹,濕疹,皮膚刺癢,雀斑粉刺,面赤鼻齄,瘡瘍腫毒,腳氣疥癬,頭目眩暈,大便燥結。
8、消風止癢顆粒:由防風、蟬蛻、蒼術(炒)、地黃、地骨皮、當歸,荊芥、亞麻子、石膏、甘草、木通。消風清熱,除濕止癢。主治丘疹樣蕁麻疹,也用于濕疹、皮膚瘙癢癥。
9、膚癢顆粒:由蒼耳子(炒、去剌)、地膚子、川芎、紅花、白英。祛風活血,除濕止癢。用于皮膚瘙癢病,蕁麻疹。
外寒內(nèi)熱癥:癥見惡寒發(fā)熱、頭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風疹濕瘡,治宜解表通里、清熱解毒,可選防風通圣丸。
10、防風通圣丸:由防風、荊芥穗、薄荷、麻黃、大黃、芒硝、梔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當歸、白芍、黃芩、連翹、甘草、白術(炒)組成。解表通里,清熱解毒。用于外寒內(nèi)熱,表里俱實,惡寒壯熱,頭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風疹濕瘡。